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外贸预警

外贸预警

预警|宁波市贸促会经贸预警信息快报2025年第59期

发布时间:2025-07-10    点击量:16    来源:

一、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及合作机遇

(一)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警示

1. 美国:特朗普称将制裁所有“认同金砖反美政策”国家

2025年7月9日获悉,《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6日深夜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威胁,将对“认同金砖国家(BRICS)反美政策”的任何国家加征额外10%关税。当地时间7月6日,金砖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为期两天的峰会。该集团发表声明,对“单边加征关税”表示“严重关切”,声明虽然未直接点名特朗普或美国,但被普遍认为是在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外交政策。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威胁针对金砖国家征税。今年6月,特朗普曾警告称,如果这些国家推动“去美元化”、取代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他将征收100%的关税。去年11月特朗普赢得大选后首次提出了这一威胁,而在此之前,俄罗斯为金砖峰会准备的一份报告曾呼吁“重新评估”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特朗普7月7日还表示,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老挝、缅甸、突尼斯、波黑、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塞尔维亚、柬埔寨和泰国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白宫网站当天晚些时候公布的行政令还显示,特朗普已下令延长“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

【原文出处:《华盛顿邮报》】

2. 日韩:美国总统威胁对日韩等14国将加征25%关税

2025年7月9日获悉,据《日经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其中,美国对日韩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美国政府警告称,如果日韩两国以提高关税作为回应,美国也将在25%的基础上再提高同等额度的关税。

“美方公布的信息令人遗憾。”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日本首相石破茂对美加征关税作出回应。此外,石破茂还表示,将继续与美方就关税进行谈判。与此同时,日韩两国政府均迅速行动,在当地时间7月8日下午分别举行应对美国关税措施的会议。

日韩的快速反应,侧面反映了它们的忧虑。日韩同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国,且自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以来,日本是率先与美国开展谈判的经济体之一,韩国也紧随其后与美国进行贸易磋商,但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原文出处:《日经新闻》】

3. 德国:副总理称欧美关税协议须公平否则将反制

2025年7月9日获悉,光明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在德国联邦议院提交德国财政预算案时谈及目前欧盟和美国的关税谈判。克林拜尔表示,欧盟希望能够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但是这份协议必须是公平的,否则欧盟将会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克林拜尔称,美国加征关税危及大西洋两岸的就业,这场贸易冲突对所有人都有害,必须尽快结束。欧盟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

目前,欧盟和美国的关税谈判结果未公布,但从谈判过程来看,双方分歧非常明显。欧盟已完成对成员国、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征询。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原本有意与美国达成平衡、范围更广的贸易协议,但7月7日告诉各成员国,他们需在接受一份不平衡的欧美协议与面对更多不确定性之间作出抉择。欧盟委员会甚至警告,无法确保特朗普政府今后不会进一步加征关税或要求欧盟作更多让步。

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希望能够加快双方的关税谈判,在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尽快达成协议,否则旷日持久的谈判将会危及德国经济增长。

【原文出处:光明网】

4. 南非:拉马福萨就新的30%贸易关税对美发起挑战

2025年7月9日获悉,非洲时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确认将从2025年8月1日起对所有南非商品征收30%的关税。特朗普在给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的一封信中宣布了这一消息。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对美国对南非商品征收30%贸易关税的理由提出异议,称该百分比是对贸易数据的错误解读。拉马福萨政府直接质疑美国对双边贸易数据的解读,而这正是30%关税决定的基础。

拉马福萨表示,两国谈判团队目前正在审查这一有争议的解释。其在回应中表示:“南非坚持认为,30%的互惠关税并不能准确反映现有的贸易数据。”南非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7.6%,远低于美国的描述。南非政府强调,在最惠国待遇下,56%的进入南非的商品享受零关税,77%的进入南非市场的美国商品也享受免税待遇。这些统计数据构成了南非反驳美国贸易逆差指控的基石。

【原文出处:非洲时报】


(二)全球贸易投资合作机遇

  1. 土耳其:Pasifik Eurasia与中国签署铁路运输协议

2025年7月9日获悉,巴基斯坦《商业纪录报》报道,土耳其Pasifik Eurasia 物流公司表示,已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签署了一项铁路运输协议,将沿着从中国经土耳其进入欧洲、绕过俄罗斯的铁路走廊开通货运列车服务。根据该协议,初期将运营10趟列车服务。

土耳其物流公司与中国铁路子公司的合作预计将加速中部走廊的货运量。中部走廊是一条中欧货运路线,旨在替代经由俄罗斯的货运,该路线包括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与途经俄罗斯的北部走廊相比,该协议在时间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原文出处:巴基斯坦《商业纪录报》】

2. 摩洛哥:批准五大领域总额51亿美元的47个投资项目

2025年7月9日获悉,摩洛哥《舆论报》报道,摩政府第八届国家投资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47个投资项目,覆盖汽车制造、制药、农产品加工、冶金、能源、物流、服务外包及旅游等二十余个产业领域,总投资额达51亿美元,预计将在全国10个大区创造近1.7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9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8000个间接就业岗位。

本次会议确定了五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投资项目,涉及汽车制造、冶金、纺织和化工等领域,将分别落户卡萨布兰卡-塞塔特、东部、苏斯-马塞、非斯-梅克内斯以及拉巴特-萨累-肯尼特拉等大区。

据悉,本次会议也是摩洛哥国家投资委员会最后一次审议投资额低于2500万美元项目。

【原文出处:摩洛哥《舆论报》】

3. 越南:批准在岘港首设自贸区,加快试点对冲贸易风险

2025年7月9日获悉,《日经亚洲》报道,越南国会批准在中部城市岘港设立面积约1881公顷,涵盖生产、物流、贸易、服务、数字产业、信息技术等多个功能区的越南首个自由贸易区。

此前,越南国会已通过多项决议,将原岘港市与广南省合并,新岘港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并制定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等规划,加大了重点基础设施的投入,赋予当地在税收、投资、技术、金融等方面的众多优惠政策和更大自主权。

岘港是越南6个直辖市之一,全国第四大城市,是拥有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岘港国际机场是越南第三大国际机场,岘港火车站是中部最大车站,同时,岘港作为中部最大港口,是联通中南半岛五国“东西经济走廊”的关键出海口。发达的交通网络极大地便利人员、物资、信息的流通,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岘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11%,在全国排名第四。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增幅达17.6%。莲沼港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基建项目的推进,为该市长期高速发展积蓄了动力。

【原文出处:《日经亚洲》】

4. 匈牙利:比亚迪投资9400万美元扩大在匈电动巴士卡车产能

2025年7月9日获悉,路透社报道,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宣布,中国车企比亚迪将投资320亿福林(约合9400万美元)在匈牙利科马罗姆市新建工厂,将电动巴士和卡车年产能提升两倍至1250辆。匈牙利在欧尔班总理领导下已成为中国重要经贸伙伴,其“不视东西方合作为威胁而是重大机遇”的立场与部分欲减少对华依赖的欧盟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匈牙利政府将提供31亿福林补贴支持该项目。欧尔班政府持续推动中国电动车及电池企业在匈设厂,强调该国作为内陆国家希望“避免选边站,与各方保持贸易”。比亚迪除新建电动乘用车工厂外,此次扩产还计划配套研发实验室,此举被视为对匈牙利反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立场的回应。

西雅尔多透露,去年匈牙利吸引中国对欧投资近三分之一,累计中国投资项目达64个,总投资额达160亿美元。自2010年欧尔班执政后匈中关系持续深化,中国多家电池与电动车制造商陆续进驻匈牙利。

【原文出处:路透社】



二、研究分析

1.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要求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全面抵押

近日,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发布研究成果称,该所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证实,中国国有银行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时,通常会要求提供大量抵押品,这些与私人贷款机构类似的要求超出了国家间担保的典型范围。分析基于“中国如何抵押”的数据集,对抵押品在中国对外主权融资中的作用作了全面研究,记录了中国国有银行与57个国家的158个借款人进行的620笔抵押贷款交易,总额达4180亿美元。研究显示,中国近一半的贷款组合都有具体的抵押品,84%的贷款是通过中国境内的冻结账户进行的,83%的贷款是通过流入该账户的债务国主要出口商品收益。

中国的银行可以获得流动性强且易于控制的抵押品,通常来自石油业务,例如俄罗斯、巴西或委内瑞拉,但也包括加纳的可可出口或埃塞俄比亚的谷物销售。而用贷款融资的基础设施,例如机场或铁路,很少被用作抵押品。通常借款人同意将其出口收入转入中国账户,直至债务还清,离岸账户中积累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且基本上不受债务国或国际机构的公共控制,使得中国无需提起法律诉讼即可直接获得流动资产。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特雷贝施建议,国际金融机构在重组主权债务时,应该更加关注冻结账户担保的贷款,否则可能会引发危险的抵押品竞赛,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实力。

【原文出处: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2.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欧美加速布局非洲稀土供应链

近日,法国广播电台报道,欧美正加速布局,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非洲被视为替代中国稀土供应的潜在选择,但非洲未必能从中获益。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在一份题为《绘制中国稀土主导战略图》的报告中,详尽描绘了中国如何系统性构筑全球稀土准入壁垒,称“中国将强制实施稀土出口溯源系统,进一步巩固其市场控制力,还通过支持中企投资国际采矿项目积极寻求境外稀土供应,如坦桑尼亚的恩格拉稀土矿,确保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同时,非洲多国正推进稀土开发:安哥拉的彭萨纳集团启动隆贡桥矿山建设,但精加工将在英国进行;马拉维的林安迪资源开发的康根坤德矿预计2026年投产,精矿将销往国际市场;南非的彩虹稀土公司计划每年生产1900吨稀土氧化物,用于磁体制造;尼日利亚拟建“非洲最大稀土加工厂”,吸引4亿美元外资。据预测,到2029年,非洲或供应全球9%的稀土,但大部分项目运营仍由外国企业主导,资金来自境外,矿石多出口海外加工,非洲本土获益有限。 

大西洋理事会报告表示,中国对稀土分离和磁体制造技术控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模式——“即使矿石在中国境外开采,最终仍进入由中国主导的供应链。”非洲国家要摆脱传统采掘模式,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增强国家所有权,提高本地加工的谈判能力;二、规范矿业合作,将许可证发放与产业转型承诺挂钩;三、推动区域产能整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

【原文出处:法国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