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对华石墨电极作出反倾销终裁
2025年7月3日,日本财政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石墨电极(日文:黒鉛電極)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自即日起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税率均为95.2%,措施有效期至2030年7月2日。涉案产品的日本税号为8545.1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上述反倾销税。
2、越南对涉华味精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7月2日,越南工贸部发布第1914⁄QD-BCT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味精(MSG)作出反倾销第一次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决定继续对涉案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为3,396,156~6,385,289越南盾/吨、印尼为5,289,439越南盾/吨。措施自2025年7月23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30年7月22日。涉案产品的越南税号为2922.42.20。
3、美国对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及其零部件作出第一次双反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7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及其零部件作出第一次反补贴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补贴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补贴以13.33%—293.45%的税率继续或再度发生。2025年7月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及其零部件作出第一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262.18%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
4、美国对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5年7月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作出第三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159.64%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美国将对越南征收20%关税,经越南转口商品征40%!对中国纺织业将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已经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当日,彭博社报道指出,在7月9日关税缓征期即将到期之前,美国官员目前正同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深入谈判,以推动达成新的协议。彭博社认为,首个协议已经出现,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宣布了和越南达成的“分层关税协议”。他发文中称,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20%的关税,而任何被视为“通过越南转运的商品”都将被征收40%的关税。报道称,此举将打击那些含有中国或其他国家零部件、经越南转运或仅经过简单组装便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这种做法效仿了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现有贸易协定中的相关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还称,美国出口至越南的商品将不征收任何关税。
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对越南经济而言,无疑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此次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中,越南同意美国对其出口商品征收20%关税并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虽然看似做出了较大让步,但或许也是在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越南希望通过这样的妥协,避免更高额关税对本国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期望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美国投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有许多品牌在越南都有生产合作伙伴,包括苹果公司和耐克公司等。这些供应商通常自中国进口材料与零部件,然后在越南完成最终组装。如果越南商品因关税价格上涨,这些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可能会选择提高产品售价,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或者企业可能会减少在越南的生产规模,这又可能影响到相关产业链上美国企业的利益,比如一些为这些品牌提供原材料的美国企业订单会减少。
中国纺织业作为全球纺织领域的“领头羊”,一直以来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纺织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美越贸易协议的达成,无疑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服装约95%为进口产品,其中中国产品约占30%,越南占13%。随着越南输美商品被征收20%关税,部分美国采购商可能会出于成本考量,将原本在中国的订单进一步向越南转移。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因成本等因素将产能迁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如今越南为应对美国关税,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纺织相关产业入驻,这对中国纺织业的产能外迁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例如,一些以出口美国市场为主的中低端服装生产企业,其产品利润空间本就有限,在越南可能因协议获得相对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失去订单,甚至面临减产、停产的困境。
转口贸易受限:灰色地带的封堵。美国一直指责越南存在大量中国商品转口至美国以逃避高额关税的现象,并在此次协议中针对“转口贸易”设置了高达40%的关税。虽然目前对于“转口贸易”的具体定义和执行细节尚未完全明晰,但这一举措无疑会对中国纺织业通过越南进行转口贸易的企业造成冲击。
此前,部分中国纺织企业为规避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关税,选择在越南进行简单加工或中转,再出口至美国。随着美越协议的实施,这种操作模式面临更高的成本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一旦被认定为转口贸易,企业将承担高昂的关税成本,这可能迫使企业放弃这种贸易途径,重新规划出口路线和市场布局。
内需机遇:国产替代与市场深耕。尽管美越贸易协议给中国纺织业出口带来挑战,但也从侧面为国内市场带来了一定机遇。由于美国对进口纺织品加征关税,一旦确定对中国产品继续加征高额关税,中国也将会对美国进口产品出台反制措施,部分依赖进口高端纺织材料的企业,其进口产品性价比下降,这为国产高端纺织品提供了替代空间。近年来,中国碳纤维市场国产替代趋势明显,疫情期间进口难度增加以及国外限制出口,反而促使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
中国纺织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深耕力度,加强与国内服装品牌等下游企业的合作,针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开发更多个性化、高品质的纺织产品。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可以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国内市场份额,降低对单一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
美越两国签订的贸易协议,不仅仅是关税调整那么简单。它是一场错综复杂的经济博弈,涉及多方利益。美国能否通过这项协议减少贸易逆差、振兴本土产业?越南能否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全球贸易格局是否会因此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纺织业能否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升级?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宁波市服装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