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优势在减弱 余姚水暖五金业抱团取暖

发布时间:2018-03-12    点击量:933    来源:余姚日报
在本届广交会上,由陆埠镇5家规模企业组成的浙江湾湾集团,统一广告、统一样本,积极争取各地的总代理、总经销和品牌专卖店加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与此同时,该集团5位股东各出资500万元,计划征用20亩土地,用于建造办公楼和生产车间,打算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明确股东间利益关系,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日前,工商余姚分局组织人员对余姚市水暖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剖析,认为要保持水暖产业块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妨学习湾湾集团从集聚效应向规模效应过渡的做法,让块状经济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驰骋。

    水暖产业的“五多五少”

    作为一个产品群体、企业群体、产业群体,余姚水暖器材已名声在外。

    我市水暖行业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陆埠镇为主,产品涵盖软管、龙头、置物架、花洒喷头、厨柜、皂液器等80余个系列280多个品种。1994年,陆埠镇因势利导,创建了集生产、销售、原材料供应于一体的江南水暖城,迅速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并使该镇的水暖产品销量占全国15-20%的市场份额,生产的软管、编织管更是占全国60-80%的市场份额。目前,该镇涉及水暖行业企业有756家,去年销售30亿元。
    但是,分析余姚市水暖产业发展现状,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现状可概括为“五多五少”:

    外出推销多,上门采购少。按理说,在直接用于消费的终端产品市场江南水暖城,应是人流熙熙攘攘。但前来水暖城采购的批发商、零售商却并不多。调查发现,江南水暖城的营业房大部分由外地配套产品供应商使用,成为水暖产品原材料供应市场,生产企业各自经营,外出寻找市场,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市部,基本上靠外出推销。

    商标注册多,著名品牌少。据统计,余姚市水暖产品企业拥有注册商标369件,平均每2家企业拥有1件商标,比例较高。但是,这些商标中具有较高知名度、运作较好的却不多,且至今没有一件省著名商标。

    加工制造多,研发创新少。水暖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低,申请执照不需要前置条件,国家没有强制性质量标准,由于市场庞大,消费层次有差异,产品基本不愁销路,好多企业无暇考虑研发创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是典型的“棒锤型”企业。产品销量多,获取利润少。据粗略统计,在陆埠镇作为拳头产品的编织管、金属软管生产企业有200余家,保守估计有2000台机器,大约每年能生产73万千米软管,足足可以绕地球16圈。虽然生产数量多,但获利每况愈下。据悉,现在生产1卡车软管的利润,跟当初背两袋产品跑一趟上海获利相当。

    小型企业多,规模企业少。调查显示,756家水暖企业,平均注册资金不足28万元,平均销售额不足270万元,平均纳税额4万元,总体规模偏小。去年底,该镇规模最大的企业销售额也只有5000万元左右,整个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余姚水暖产业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依靠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占有先发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正在减弱,而产业层次、技术层次、管理水平较低的劣势逐渐显现。

    业主缺乏做大做强的观念。调查显示,陆埠镇水暖企业规模大小界限分明,但多数缺乏做大做强的激情,表现在对企业的再生产投入不够,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做外销产品的企业规模都较大,销售千万元以上,认为自己的能力仅能管理现有规模,企业要再发展,难以胜任,风险太大,又未能享受优惠待遇,缺乏创业激情。一些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企业,认为每年能有30万元左右的利润,基本能维持企业现状及家庭生计,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作坊式的小企业因销定产,发展决定权在在外地的销售人员,做大做强更无从谈起。

    在调查中,工商人员发现不少企业有频繁变更企业名称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一些无票销售多、缴税不足的企业担心日后有关部门秋后算账,企业名称使用一段时间后,注销停止使用,再新批一个。由于名称没有延续性,创品牌更无从谈起。

    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缺乏抗御风险能力。遍地开花是余姚水暖产业的显著特点,这些小企业目前尚能生存,但生命力脆弱,其原因就是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缺乏抗御风险能力。

    调查发现,为扶持水暖块状经济发展,有关部门一直给予优惠政策,如水暖企业所得税应税率仅为2%。尽管有如此优惠的政策,但一些小企业若按规定缴税,便无利润可言。以30厘米的软管为例,每根2元左右,利润一般只有8分钱。

    近年来,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工人工资提高,产品利润空间缩小,水暖产品的质量在逐渐下降,软管接口的铜螺母厚度缩小,甚至用铁螺母替代,两只螺母的价格相差0.16元以上,若按规定使用的话,企业要亏损。如果企业不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而是依赖政策“输血”,终究不能远行。

    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服务体系。江南水暖城是“国”字号称谓,对外本应有影响力,但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这块“国”字招牌似乎在“沉默”。调查得知,江南水暖城是由原孙家村组建的,目前孙家等5个村已合并为江南村,但市场登记所有权仍属于孙家自然村,由孙家自然村来运作江南水暖城显然超出其能力。囿于权属关系,江南村、陆埠镇无权运作。“其实这里存在认识偏差,这个称号是江南村乃至陆埠镇整个水暖产业的财富,应由江南村、陆埠镇运作。”参与调查的一位同志惋惜地说,原以江南水暖城名义注册的“舜孙”商标也没有运作好。“这既是一种资源浪费,更是底气不足不敢自我扬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