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 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实践和体会
发布时间:2014-03-04 点击量:909 来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运行质量倍受大家关注,中央提出企业转型升级真正在企业落地问题不少,如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如何令生产产品和所处产业有显著的提升,这些都是困扰企业的重大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埃美柯探索了一些做法,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研究。
信息化融入传统产业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迈入了信息化时代,电脑和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成为用来代替或完全取代人力完成工作的手段。
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减员增效”的目的,其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尤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用机器自动化代替传统人工操作,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加快实现朝技术密集型转型的目标。
全面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实现了产品生产从毛坯生产到装配、测试的全面自动化,消除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瓶颈;零件进料、出料全部采用全自动机械手,无需人工操作,可使原先需要人进行加工、测试、运输等工序完成的产量,现由机器来完成,节省人力成本,劳动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和精度的有效保证,减少人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减少成本,提高产出,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先进设备采用通用化设计,可以通过简单的更换夹具和刀具实现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设备的通用性、自动化程度高,便于产品升级换代;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全自动生产线的对加工精度和准度的要求。此外,先进设备采用无人值守设计,转变工人的职能,可以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而产量可以成倍提高,且具有强大的自我识别能力,自动拣选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更可以方便在电脑上显示设备状态,并对设备产量和故障数进行统计,从而有力的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机器换人”不仅能够将原先工人的操作职能转变为工人的管理职能,从而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而竭力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粉尘和烟尘,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高温环境下的工序,所有设备配套自动上下料设备,可彻底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
资金投入保障转型循序渐进
在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将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定为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制定专项资金保障措施。每年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投入,作为信息化、自动化改造,近三年累计投入2.5亿元。同时对风险收益的全面分析、评估,找准切入点,控制成本,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动态平衡。
此外,推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推进机器代人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节能、高效、减人、提升品质成了这项工作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通过“点”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地总结出“线”的自动化管理可行性方案,再根据部分单独环节实施的自动化改造的成效,最终确定整条生产线自动化、集约化管理方案。
通过已经实施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进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产能和能源利用率提高水平进行测算,对成本进行统计,对不合理的生产线自动化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进,对相关工艺和操作规范进行统一,由“线”到“面”,最终实现企业向全面技术密集型转变。
人工使用成本逐年提升,目前已经成了产品成本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这些年的机器代人换人计划,埃美柯在销售年年提高的情况下,人员逐年下降,目前人均销售达110万元/年。采用“机器换人”不仅能够将原先工人的操作职能转变为工人的管理职能,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性人才要求转变,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更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制造成本。此外,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可以获得5-10%的进口设备退税。同时,还可以申政府的重点产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宁波市财政补贴投入总额的5-8%奖励。
从点到线到面的转型步骤
近年来,埃美柯通过“点”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地总结出“线”的自动化管理可行性方案,再根据部分单独环节实施的自动化改造的成效,最终确定整条生产线自动化、集约化管理方案,实现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毛坯热锻工序机器代人
2008年,引进第一台300T的意大利热锻设备和意大利中频加热炉,在200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改变从传统煤油喷灯加热毛坯、纯人工操作的红冲,转变为使用电能自动控制加热温度和热锻工序。
2009年开始,使用天然气加热毛坯进行热锻加工成了替代用电的中频炉加热热锻毛坯,以引进五批、共计引进十二台,涵盖250T-800T,产品规格从1/4到4’,并且从铜棒加热、温度检测、控制、自动上下料、热锻过程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在2011年底把人工操作的压铸工艺彻底淘汰了,全面实现毛坯热锻生产线的自动化整合。
金加工工序机器代人—机械手
2004年,引进第一台机器人用于阀门专机配套,至目前,埃美柯用过瑞典ABB、日本雅马哈、德国库卡还有意大利、台湾,包括国产的不同机器人和机械手,目前共有各种机械手机器人近200台(套)。
球加工工序机器代人 水暖产品加工中心
将原本需要5-6个人负责一台设备的生产加工,精简为1名员工,其中最多的一条线达到了一人替代36人的情况,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无照明的无人车间,同时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集中采集处理信息。
自动装配生产线(包括无水测试)
将原本分散的单个生产各个工序自动化进一步整合为自动化生产线,使原先以熟练工人为主体转换为以设备为主体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以原先人工运输为主的物流转变为全自动流水线作业,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和检测的影响,大幅提高了产能,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生产环节的瓶颈对产能提高的制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产品检测的准确性。
通过对热锻生产线、产品金加工生产线与全自动测漏设备进行集成,使用配备的全自动机械手、ABB机器人等代替手工操作的设备,通过附属的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装箱装置和运输流水线连接,以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约化和智能化。
用工成本日益增长的年代,采用“机器换人”不仅能够将原先工人的操作职能转变为工人的管理职能,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性人才要求转变,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更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成本。
未来,埃美柯将在目前基础上,逐步实现全自动生产装配流水线和数字化、无人化车间;进一步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生产周期,加工精度的提高;持续有效的技术改造、先进设备引进和工艺改进,加快自动化步伐所产生的效果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效应;用埃美柯产品替代国外先进产品,进一步树立国内高端品牌形象,塑造民族品牌,努力实现创世界名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