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对2011年进出口的分析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0    点击量:919    来源: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


    我国的企业和产品,要在走出国门、走到国外后,让国外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要真正走进国外消费者的家门。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和产品,要努力提高档次,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开拓渠道,走到高端上去。
    一年一度的《2011年五金产品进出口海关统计汇总分析》,与往年一样,在新年后的第一季度出炉了。面对海关最新统计数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他的分析和思考。
    张东立认为,首先,2011年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幅达21.67%,这个数据反映出我国五金产品进出口走势平稳。从近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只有2009年数据变化较大,出口大量减少,这是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产生了恐慌造成的,除此以外,再没有大的波动。进出口走势平稳背后,取决于五金产品的特性,它的性质是属于国计民生的百姓日常用消费品,基础需求恒定,所以才能够始终保持平稳。
    平稳的五金产品出口形势,要求行业和企业进一步重视产品质量,加强和调整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通过质量、设计能力的提升实现的。以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
    还要注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同样参展,有的企业参展效果好,有的企业参展效果不好,拿不到订单。这是为什么?我看根本在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张东立特别指出,扩大内需与出口不矛盾,扩大内需本身也包括扩大进口。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应当并重,企业不该是放弃哪一个方,偏重于哪一方。即使对哪一方有侧重,但无论如何对哪一方都需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实际上,扩大内需就包括扩大进口。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并不是只在国外,也包括国内。正如大家一致认可的,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与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竞争,扩大国内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是国内企业紧迫而重大的事情。出口产品是在海外市场参与竞争,所以根本上要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持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主品牌,建立自主渠道又是十分必要和艰难的。目前,在国内只有大企业有比较完整的渠道,而多数企业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所以我们的综合竞争力不强。一些在国外经营的企业,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中,转作国内市场,却在开发国内市场中遇到不少困难,甚至碰壁。这种现象说明,国内更需要品牌,更需要渠道。而要做好国内市场,没有若干年的打拼根本不行。国内尚且如此,更何况开拓国际品牌和市场,就需要更强的实力。



    总的来看,20%以上的进出口增长数据,反映出市场的基本需求比较旺盛,说明中国五金产品基本满足中低端的需求。同时,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中低端产品,而应在价值链上提升:从中低端为主,到向中高档的提升,从OEM到ODM、再到自主品牌的提升,至少要稳步扎实地做一些年头。
    “请预见一下中国的五金企业,要经过多少年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飞跃?”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张东立时,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分析道:从我国改革开放看,前30年是企业体制的转变,从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到30年后以民营企业为主。30年中,民营企业的发展,数量上基本满足了中低档需求,产值、产量、规模等发展很快,很大。所以,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基本需求。
    这样推断下来,我看民营企业再经过20年到30年的发展,下一步完成从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从OEM到ODM、到自主品牌,下功夫建立起自主渠道,实现中国五金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大有希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深度的思考。他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张东立进一步诠释道,我国的企业和产品,要在走出国门、走到国外后,让国外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要真正走进国外消费者的家门。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和产品,要努力提高档次,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开拓渠道,走到高端上去。
    张东立指出,但是,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实现中国五金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能过度求快。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国外成功的企业,大多都有上百年历史,有的达到150年,甚至200多年。所以,我们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企业,积累力量,积累能量,稳健持续地提高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飞跃。